簡單快速了解常見的自由潛水「詞彙」,當中包括:競技簡稱、生理反應專有名詞、協會全名、比賽項目內容、技巧英文、用具名稱等。
電腦版可以善用快速鍵搜尋
Mac:Command + F
Window:Ctrl + F
協會類
AIDA(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Development of Apnea)
國際自由潛水推廣組織 –「1992年在法國成立的組織,現在位於瑞士蘇黎世。」
Molchanovs(Molchanovs Freediving)
俗稱:抺茶 –「於2010年,由同是世界自由潛水冠軍與紀錄保持者 Natalia Molchanova 和其兒子 Alexey Molchanov創立。」
CMAS(Confédération Mondiale des Activités Subaquatiques)
國際水中運動聯合會 –「成立於1958年,受世界奧林匹克運動組織承認的潛水組織。」
SSI(Scuba School International)
國際水肺潛水學校 –「1970年成立,現今為發卡數量第二多的系統。」
PADI(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of Diver Instructor)
潛水教練專業協會 –「創於1966年,世界上最大的潛水訓練機構。」
PFI(Performance Freediving International)
國際自由潛水學院 –「於2000年成立,美國第一個專門教學自由潛水的系統。」
DIWA(Diving Instructor World Association)
世界潛水教練協會 –「成立於1972年,一個專為商業潛水教練設立的國際團體。」
Apnea Total(Apnea Total Freediving Education System)
全憋氣自由潛水教育系統 –「2003年成立,東南亞地區第一家自由潛水學校,總部位於泰國-濤島 Koh Tao。」
ADIP(Association Des Instructeurs de Plongée)
國際潛水教練恊會 –「成立於1997年,來自歐洲,總部設在比利時,是個國際潛水教學系統。」
WSF(World Series of Freediving)
世界性自由潛水 –「RAID 旗下的自由潛水系統課程名稱,課程可於線上系統完成。」
項目類
STA(Static Apnea)
靜態憋氣 -「在泳池或寧靜水域水中,面部朝下憋氣,計算時間。」
STA O2(Static Apnea with pure Oxygen)
純氧靜態憋氣 -「在泳池或寧靜水域水中,面部朝下憋氣,在憋氣前,可以呼吸純氧長達30分鐘,計算時間。」
(目前 AIDA 及 CMAS 已不再認可。)
DYN(Dynamic Apnea With Fins)
動態平潛(有蛙鞋) -「穿着單蹼/雙蹼,以一次性憋氣,在水中以水平方式前進,計算距離。」
DYNB/DYNBF(Dynamic Apnea With Bi-fins)
動態平潛(雙蹼) -「穿着雙蹼,以一次性憋氣,在水中以水平方式前進,計算距離。」
DNF(Dynamic Apnea Without Fins)
動態平潛(無蛙鞋) -「不穿着蛙鞋,以一次性憋氣,在水中以水平方式前進,計算距離。」
FIM(Free Immersion)
攀繩下潛 -「不穿着蛙鞋,只能以攀引導繩方式作下潛和返回水面。」
CWT(Constant Weight With Fins)
等重下潛(有蛙鞋) -「使用單蹼/雙蹼下潛,同時身體的重量保持不變,在底部轉身時只能拉一次導潛繩。」
CWTB/CWTBF(Constant Weight With Bi-fins)
等重下潛(雙蹼) -「使用雙蹼下潛,同時身體的重量保持不變,在底部轉身時只能拉一次導潛繩。」
CNF(Constant Weight Without Fins)
等重下潛(無蛙鞋) -「不使用蛙鞋下潛,同時身體的重量保持不變,在底部轉身時只能拉一次導潛繩。」
VWT(Variable Weight)
變重下潛 -「使用配重或滑橇下潛,返回時不使用配重/任何裝置,以踢蹼或拉繩的方式上升。」
NLT(No Limit)
無限制下潛 -「使用配重的滑橇下潛,並使用提升裝置作返回上升。」
JB(Jump Blue)
立方體潛水 -「沿繩下潛至10米處,再沿水平 15米 x 15米的正方形繩索進行繞圈平潛,計算距離。」
S&E Apnea(Speed & Endurance Apnea)
速度與耐力閉氣 -「在水泳池中平潛完成固定距離,每完成指定的部分距離,可於池邊作限時恢復呼吸再繼續平潛,計算總完成時間。」
Skandalopetra
石潛(硬翻譯)-「起源自希臘,是自由潛水中唯一的團隊活動。 潛者先利用連接在繩索上的石頭或大理石板輔助下潛,到達目標深度後,再由水面隊員僅使用手拉方式將選手和石板拉回水面。 潛者不允許佩戴潛水面罩、潛水服或腳蹼,只允許佩戴鼻夾。」
Under Ice
冰潛(硬翻譯)-「項目在寒冷的冰層底或水面進行,完成的成積會另作獨立紀錄。」
賽事術語類
IOC(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簡稱:奧委會,成立於1894年,宗旨為鼓勵組織發展體育運動和體育競賽。」
VB(Vertical Blue)
自由潛水比賽 –「毎年在巴哈馬群島藍洞 -Dean’s Blue Hole 舉行。屬於世界性比賽,但由私人以邀請制方式舉辦。」
AFC(Asian Freediving Cup)
亞洲杯自由潛水比賽 –「亞洲最大的年度自由潛水比賽。 從2014年開始,每年都會安排。」
NR(National Record)
國家紀錄 –「項目為該國目前最佳紀錄。」
CR(Continental Record)
洲際紀錄 –「項目為該洲分目前最佳紀錄。」
WR(National Record)
世界紀錄 –「項目為世界目前最佳紀錄。」
Attempt(Record Attempts)
挑戰紀錄 –「挑戰成為目前最佳紀錄。」
White Card
白卡 –「表現滿分,沒任何扣分處罰。」
Yellow Card
黃卡 –「表現被認可,但有扣分處罰。」
RedCard
紅卡 –「取消資格。」
Disc(Disciplines)
項目 –「選手比賽項目。」
Nat(National)
國籍 –「選手來自的地方。」
OT(Official TOP)
官方下潛時間 –「當天指定的下潛時間。」
TOP(Time Of Performance)
下潛時間 –「潛者開始下潛的時間。」
Early Start
提早開始 –「在OT前開始比賽,會被扣分,每早5秒罰1分。」
Late Start
遲開始 –「OT後10秒內開始比賽,視為允許及不被扣分;10秒後下潛將被扣分,每遲5秒罰1分;30秒過後仍未下潛將被取消資格。」
DNS(Did Not Start)
未有開始–「OT過後30秒內仍未有開始,將被取消資格。」
C/I(Check-In)
報到–「選手向大會報到的時間。」
W/U(Warm-Up)
熱身 –「選手可以進行熱身的時間。」
AP(Announced Performance)
宣告深度/距離 –「比賽前,選手設下的預定深度/距離。」
RP(Realized Performance)
實際深度/距離 –「比賽後,選手實際完成的深度/距離。」
AT(Announced Time)
宣告時間 –「比賽前,選手設下的預定憋氣時間」
RT(Realized Time)
實際時間 –「比賽後,選手實際完成的憋氣時間。」
PB(Personal Best)
個人最佳成績 –「個人最深深度/最長距離/最長時間的紀錄。」
SP(Surface Protocol)
水面流程 –「向裁判證明自已沒有缺氣的流程,需在浮出水面後15秒內完成:
1. 移除所有面部裝備
2. 比出OK手勢
3. 說出I’m ok 。」
(在AIDA舉辦的賽事為15秒內,CMAS則20秒)
PEN(Penalties)
處罰 –「通常以扣減分數作處罰,被罰原因可包括:
EARLY/LATE START 提早或遲開始下潛、
AP>RP 宣告與實際成績有差異、
NO TAG 沒有帶回標籤、
GRAB 抓繩等。」
DQ(Disqualified)
取消資格 –「原因可包括:
DQSP 水面流程失敗、
DQBO 昏迷、
DQPULL 拉繩、
DQAIRWAYS 呼吸道入水、
DQDNS 未有下潛、
DQTOUCH裁判評給牌前身體與他人接觸,
DQ LATE START過遲下潛、
DQOTHER 其他原因等。」
Points(Performance Ponits)
分數 –「在項目中用作計算成績排名:
例
靜態憋氣:浸泡 1 秒 = 0.2 分,
動態憋氣:距離 1 米 = 0.5 分,
深潛憋氣:深度 1 米 = 1.0 分。」
Tags(Velcro)
標籤貼 –「位於水底終點,撕下帶回水面,以示完成宣告深度,沒有帶回標籤貼扣1分,並不能取得白牌。」
生理類
LMC(Lost of Motor Control)
自主控制能力喪失 -「俗稱:森巴Samba,身體部位因低氧而不受控制的反應。」
BO(Blackout)
黑視昏迷 -「因身體缺氧而造成的意識喪失。」
SWB(Shallow Water Blackout)
淺水昏迷 -「從深水區回到淺水區時,因水壓急速改變而引起身體出現低氧現象,導致意識喪失。」
Gaseous Exchange
氣體交換 -「是身體把體內的二氣化碳,與體外的氧氣進行交換的過程。」
SISA(Sudden Interrupt Static Apnea)
突發式靜態憋氣 -「在沒有事先放鬆的情況下開始憋氣,多用作減少鼻竇黏液。」
AV(Alternobaric Vertigo)
差異性眩暈 -「在下潛/上升時,左右兩耳的中耳壓力出現差異,導致大腦錯誤地將其解釋為身體正在進行其實沒有發生的旋轉/移動運動,並產生水平差而引發眩暈。」
DCS(Decompression Sickness)
減壓症 -「俗稱:潛水夫病,因周遭環境壓力急速降低,造成身體內多餘的氣體來不及排掉,繼而產生氣泡堵塞血管、或壓迫神經的疾病。」
MD(Mammalian Diving Reflex)
哺乳動物潛水反射 -「被淹沒在水中時發生的自然生理反應,包括血管收縮和心率降低,有助減低潛者的氧氣消耗。」
Contractions(Diaphragm Contraction)
橫隔膜抽動 -「當體內二氧化碳濃度上升至某水平,橫隔膜會開始抽動,提醒身體呼出過多的二氧化碳。」
Squeeze(Barotrauma)
氣壓傷 -「可以發生在中耳、鼻竇、面罩或肺部等的一種擠壓傷,主要由於空氣壓力在高企時,未被平衡所致。」
Reverse Block
逆向阻塞 -「逆向阻塞是由粘液導致中耳、組織或鼻竇中的氣泡無法逸出身體引起的。患者會感到該部分有明顯壓力或疼痛。」
Hyperventilation
超呼吸 -「又名:過度換氣,指過度呼出二氧化碳,導致血液裡二氧化碳量低於維持所需的中性水平。」
Hypothermia
低温症 -「因失温而出現的體温下降,輕度為34-33°C、中度33-30°C、嚴重30°C以下。」
Overpacking
過度填氣 -「潛者將過多的空氣吸入肺部,引致壓力積聚,進而導致肺部氣壓傷,或令供應大腦的血管關閉而昏迷。」
Pneumothorax
氣胸 -「因肺泡破裂,令空氣進入胸膜腔而形成,自潛常於在過度填氣的情況下。」
Blood Shift
血液轉移 -「內臟會因水壓而收縮,因收縮而衍生的空間,會由血液填補,由於液體不受水壓影響,所以填補後有助該部分抵抗水壓。」
Spleen Effect
脾臟效應 -「反復自由潛水後,脾臟會出現收縮,並將更多的紅細胞釋放到血液中。 這會增加血液的攜氧能力,從而實現更長時間的憋氣潛水。」
Narked(Nitrogen Narcosis)
感到氮醉 -「形容感受到由氮醉引起的反應,當中包括愉悅、幸福感、緊張、興奮、反應遲緩、認知及集中力降低。」
Nitrogen Narcosis
氮醉 -「在大水壓環境下,身體的氮氣會讓人體造成毒性,產生氣體麻醉作用。」
PFO (Patent Foramen Ovale)
卵圓孔未閉 -「兩成半成年人有的心臟缺陷,它令原本應該被呼出的氮氣,再度於身體內循環,使發生減壓病的機率提高。」
Oxygen Narcosis
氧中毒 -「身處深度越深,氧分壓越高,當氧分壓高於約1.6 水平,可令潛者發生神經性氧中毒,患者會出現抽搐、麻痹、身體部位無法控制等。」
CO2 Tolerance
二氧化碳耐受度 -「身體和精神可忍受的體內二氧化碳濃度水平。」
Lactic Acid
乳酸 -「在潛水中,由於哺乳動物潛水反射,令流向肌肉的血流量減少,少了血液輸送氧氣,肌肉會因此產生更多乳酸來進行”無氧代謝”。」
Pulmonary edema
肺水腫-「也稱作肺積水,是指肺部中的肺泡和薄壁組織出現水腫。肺水腫會導致氣體交換出現障礙,並可能引發缺氧、或呼吸衰竭。」
Dalton’s Law
道爾頓定律 -「解釋了肺部中,氮氣和二氧化碳的存在絕不會限制氧氣的濃度。」
Boyle’s Law
波義耳定律 -「解釋了在定量定溫下,氣體的體積與壓力成反比。」
Bohr Effect
玻爾效應 -「指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可降低細胞內的pH值,引致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對氧親和力下降的現象。」
身體部位類
Eustachian Tube
耳咽管 –「又名:咽鼓管,連接鼻腔與耳道的細小管道,平壓時透過它來傳遞空氣至中耳。」
Salpingopharyngeus Muscle
耳咽管咽肌–「是控制耳咽管管口收縮並張開的肌肉,潛水員便是透過它來控制耳部的空氣平壓。」
Middle Ear
中耳 –「是鼓膜和內耳之間的空間,裡面充滿空氣,是潛水期間必須平衡壓力的部位。」
Outer Ear
外耳 –「或叫外耳道,它不屬於體內組織,是身體以外的空間。若外耳道在下潛時水沒有流入逼出空氣,殘留的空氣會令平壓變得困難或不可能。」
Eardrum
耳膜 –「又稱鼓膜,它將外耳和中耳分開,由於它帶有延展性,所以對水壓的改變非常敏感,一般在潛水時的耳壓痛楚便是從這而來。」
Paranasal sinuses
鼻竇 –「分別有4對:上頜竇、額竇、篩竇、蝶竇,每種在頭部的左右側各一個,平時充滿空氣,在下潛時可以平衡鼻腔中的氣體/血液壓力。」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上呼吸道 –「是呼吸時,空氣最先流動進入身體的氣道,當中包括:鼻腔、咽喉,是潛水員最需要注意安全的部位。」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下呼吸道 –「是呼吸時,空氣經過上呼吸道後流經的部分,當中包括:氣管、主支氣管、肺,是身體儲存最多空氣的部分。」
Epiglottis
會厭 –「形狀如同帶柄的樹葉,其位置在聲門的入口處,透過控制它的開合,可以分隔開氣管與口腔、鼻腔的連接,在使用法蘭佐和Mouthfill 平壓時,需要用到的部位。」
Alveoli
肺泡 –「與毛細血管緊密相連,用作在進行氣體交換時快速擴散氣體。」
Intercostal muscles
肋間肌 –「用作擴張和收縮胸腔的肌肉群,副助填充和排除肺部空氣。」
Thoracic Diaphragm
橫隔膜 –「分隔胸腔和腹腔的一層骨骼肌薄膜,它俱備延展性和彈性,主要幫助呼吸時吸入或呼出更多空氣,潛水員可以利用它的柔韌性,減輕大深度水壓對肺部的影響。」
技巧類
SAFE(Surface、Airway、Facial Equipment)
救援口訣 -「潛伴昏迷時的救援口訣:將潛伴帶到水面上、保持呼吸道在水面上方、移除所有面部設備。」
BTT(Blow、Tap、Talk)
喚醒口訣 -「為昏迷潛伴進行的意識恢復循環動作:1.吹氣、2.輕拍、3.說話。」
Apnea(Breath Hold)
呼吸暫停 –「即是:憋氣,任何主動停止呼吸的方式,都可以叫做Apnea。」
Belly Breathing
腹式呼吸 –「即透過收緊和放鬆橫隔膜的,推使肺腔吸入和呼出空氣的呼吸方式。」
EQ(Equalization)
平壓 –「平衡因水壓或氣壓產生的壓力。」
Valsava(Valsava Maneuver)
閥式平壓 –「使用呼吸肌群發力擠壓肺部,推送空氣至耳咽管,進行壓力平衡。」
Frenzel(Frenzel Maneuver)
法蘭佐平壓 –「使用舌根肌群發力擠壓口腔,推送空氣至耳咽管,進行壓力平衡。」
BTV(法文 Béance Tubaire Volontaire)
VTO(英文 Voluntary Tubal Opening )
免手平壓 –「不捏鼻情況下,控制連接耳咽管的肌肉,令口腔內空氣進入中耳,進行壓力平衡。」
MF(Mouthfill)
口含氣 –「在到達失效深度前,從肺部往口腔輸送空氣,增加口腔活動空間,令平壓動作可以繼續進行。」
Failure Depth
失效深度 –「指口腔空間,因水壓壓縮至極為狹窄,令其無法進行口腔活動作平壓的深度。」
FF(Freefall)
自由落體 –「下潛超過中性浮力後,即使不作任何動作,身體也會因密度改變而持續向下墜。」
NB(Neutral Buoyancy)
中性浮力 –「指身體在某深度既不沉、也不浮的平衡點。」
Duck Dive
躬身下潛 –「利用流線壓水方式,令下潛更順暢和有效率。」
Arrow Position
手引導 –「利用雙臂向頭部方向延伸,保持雙手貼緊,令身體有更好的破水性能。」
Streamline
流線型 –「為減少水阻,身體呈現出更俱效率的姿態。」
Packing
填氣法 –「完全吸氣後,繼續往肺部擠入空氣。」
RE Packing(Reverse Packing)
吐氣法 –「完全呼氣後,繼續從肺裡抽出空氣吐出。」
Exhale Diving
吐氣下潛 –「額外呼出肺部空氣後作下潛,以可在淺層模擬出在大深度的水壓。」
Hook Breathing(Pilots Anti-G Breath)
恢復呼吸 –「升水後,快速吸入少量空氣在肺中作短暫短留,重複數次,有助傳遞氧氣至大腦,避免昏迷。」
Surface Interval
水面停留時間 –「指每一潛之間,在水面上所作的隔間停留,它代表了潛者在返回下潛前,所作出的休息時間段。」
Dry Static
無水憋氣-「凡指在陸地上進行的憋氣,可是趟平、步行,作訓練為主。」
Attention Concentration
集中(注意力集中)-「一種與意志力有關的專注技巧,透過更有目的或目標性的方向保持當前的關注點。」
Attention Deconcentration
發散(注意力分散)-「一種更高階的放鬆技巧,主要是把視野或感知從中心點的注意力,轉移到中心以外的部分。」
Body Scan
身體掃描-「一種提醒式的放鬆技巧,利用不斷順序檢視身體部位的緊張度,達到更多肌肉或思緒的主動放鬆。」
氣量類
TV(Tidal Volume)
潮氣量 –「放鬆狀態呼吸時,可吸入/呼出的空氣量。」
IRV(Inspiratory Rerserve Volume)
吸氣儲備量 –「在放鬆吸氣後,可再額外用力吸入的最大氣量。」
ERV(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
呼氣儲備量 –「在放鬆呼氣後,可再額外用力呼出的最大空氣量。」
VC(Vital Capacity)
肺活量 –「在最大額外呼氣後,一次可以吸入的最大空氣量。」
(VC = TV + IRV + ERV)
FRC(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功能剩餘容量 –「放鬆呼氣後,留在肺部的空氣量。」
RV(Residual Volume)
殘氣量 –「額外用力呼出最大空氣後,仍殘留在肺部的空氣量。」
TLC(Total Lung Capacity)
肺總容量 –「整個肺部可以容納的總空氣量。」
PaO2(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氧分壓 –「溶解於血液中的氧氣所產生的張力。」
PaCO2(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二氧化碳分壓 –「溶解於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所產生的張力。」
SaO2(Oxygen saturation)
血氧飽和度 –「血氧與血紅蛋白的結合程度。」
atm/bar(Atmosphere)
大氣壓單位 –「描述大氣層中空氣所產生的重力大小單位。」
用具類
Liquid Goggles(Fluid Goggles)
液體護目鏡 –「一種完全注滿鹽水溶液,並配有特殊鏡片的游泳護目鏡,眼前沒有空氣,令護目鏡不受水壓影響。」
Low Volume Diving Mask
低容積面鏡 –「戴上後,面部與面鏡之間所存在的空氣容積低,有助減輕水壓的擠壓感。」
J-shape Snorkel (Foldable Snorkel)
軟式呼吸管 –「普遍全橡膠製作,柔軟、並沒有排水閥,亦沒有防浪器,以減低呼吸時所產生的聲音,影響放鬆。柔軟性可減低固定在面鏡時,引起的耳朵/頭部疼痛。」
Nose Clip
鼻夾–「代替做平壓時,用手捏鼻子的動作。」
Neck Weight
頸部配重–「俗稱:頸鉛,配戴於頸部,有助潛者對抗肺部的浮力,以保持頭部向下。」
BF(Bi-Fins)
雙鰭蛙鞋 –「或稱:雙蹼,雙腳各自穿著在獨立一隻蛙鞋之上。」
Monofin
單鰭蛙鞋 –「或稱:單蹼,雙腳同時穿著在同一隻蛙鞋之上。」
Buoy
水面浮具–「俗稱:浮球,用於水面休息及連接水下引導繩,同時可作為向船隻示意水下有作業者之意。」
D-Ring
D型扣環–「不銹鋼製造,配置在浮球的内、外側,作連接任何物之用。」
Guide Rope
引導繩–「又稱:靜力繩,連接在浮球底部,引導潛者沿繩下潛、與回升,一般能承受約1800-2000kg 的拉力。」
Pulley
滑繩器–「又稱:放繩器,用作水中收、放引導繩,並將其固定,同時能夠節省收、放的動作力氣。」
Lanyard
安全繩索 –「用於連接潛者與引導繩,避免下潛時偏離軌道,和作深度昏迷時的拯救。」
Safety Stopper
安全栓 –「用於截停安全繩索,以避免潛者觸及最底部的設備/礁石。」
Bottom Plate
底盤 –「位於引導繩索末端,示意到達目標深度,掛有標籤貼。」
Sonar
聲納 –「用於確認潛者在水下的所在位置。」
Depth Gauge
深度計 –「用於確認潛者完成的深度。」
Rubber /Silicone Weight Belt
橡膠/矽膠配重帶 –「柔軟性和磨擦啜性高,令配戴後更為貼服,防止在配重移位而影響平衡。」
其他
Neti(Shatkarma)
瑜珈洗鼻法 –「沙特卡瑪Shatkaram 含有6種瑜珈清潔法,Neti 是其中一種。Neti 利用洗鼻壺,把鹽水從一邊鼻孔流進,再從另一邊流出,沖出鼻竇污穢物。」
Pranayama
瑜伽調息法 –「冥想呼吸練習的一種,當中句括:吸氣(Puraka)、內屏息(Antara Kumbhaka)、呼氣(Rechaka)、外屏息(Bahya Kumbhaka)。」
Uddiyana Bandha
橫隔膜伸展法 –「一種列用背闊肌和斜方肌向上提升的方式,來拉伸橫隔膜的練習。」
Kapalbhati Pranayama
聖光調息法 –「一種透過呼吸來拉伸腹部肌肉的練習。」
Asana
體式 –「瑜珈體位動作的總稱,着重肢體和身心的連接。」
Meditation
冥想 –「瑜珈技藝的一種,透過靜默打坐和專注於呼吸節奏,從而把思想清空,保持活在當下的層面。」